为甚么过了千多年后,日本人对中国僧人鉴真依然那么景仰与缅怀呢?除了悉心呵护他从中国带到日本的唐代物品之外,还把鉴真喻为「天平之甍」。有关这种深刻的情感印记,最早可以追溯至一部名叫《唐大和上东征传》的传记。
《唐大和上东征传》的撰写人,是奈良时代的著名文学家淡海三船(即真人元开)。他的曾祖父大友皇子,在明治年间被追认为「弘文天皇」。他在该部传记中,记下了自己初谒鉴真的心情:
我是无明客,长迷有漏津。今朝蒙善诱,怀抱绝埃尘。
道种将萌夏,空花更落春。自归三宝德,谁畏六魔瞋。
千多年后(1957年),记者出身的作家井上靖,根据上述传记,创作出历史小说《天平之甍》,延续日本人对鉴真的景仰与缅怀。在中国之行后,他为《天平之甍》增添了新内容。1958年,井上靖凭借这部著作,获得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赏。
乍看之下,该小说名称怎样也无法令人联想到鉴真。然而,在它问世之后,「天平之甍」成了鉴真的代号。「天平」是奈良时代圣武天皇的年号;「甍」字原意为建筑物的屋脊、屋檐,而在《天平之甍》中则专指唐招提寺金堂的正脊。该正脊两端各有一只唐式鸱尾。鸱尾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脊兽;通常位于房屋正脊两端,有时也会用于墙脊上,作用是加固正脊与防止渗水。在日本人的眼中,鉴真犹如唐招提寺金堂甍上的鸱尾,以持戒之力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众生。
摘自:https://yikjy.blogspot.com/2018/11/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