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唐招提寺,是日本律宗的总本山。一千二百五十多年前,为了帮助日本建立授戒制度,应邀东渡的唐朝僧人鉴真就在此地圆寂,迁化成为日本的沃土。
就在鉴真踏足日本后仅一年多(755年),安禄山叛变,率军攻破潼关,长安失陷,京城付之一炬,盛唐的基业开始走下坡。而与故乡分隔七千公里海路的鉴真,则在758年受到日本宫廷斗争波及后,在弟子的劝请下着手创建唐招提寺。不过,正如上一篇文章提及,通过现代的「年轮年代法」检测后,专家推断该寺的主要建筑物——金堂应建于鉴真圆寂之后。不过,这无损日本人民对鉴真的爱戴。受到其坚毅不拔的精神所感动,从鉴真创建的唐招提寺,以至他从中国带到日本的唐代物品,一直被视为国宝,受到悉心的呵护。
众所周知,日本是一个经常发生地震的国家,这么多年来,唐招提寺金堂就经历过四次大修。它们分别在文永七年(1270年)、元亨三年(1323年)、元禄六至七年(1693至1694年),以及明治三十一至三十二年(公元1898至1899年)进行。1995年,阪神淡路大地震导致金堂三十六根立柱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,而顶柱还严重偏移原位达十二厘米之多。如果再不进行修复的话,恐怕整座金堂再也撑不下去。无巧不成话,该寺在1998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,正值在地震过后的民生设施修复工作也大致完成。同年,奈良县成立专责委员会,开始对唐招提寺金堂进行长达两年的详细研究。基于研究结果,政府倾尽全国顶级工匠,在2000年对唐招提寺实施「平成十年大修」。
大虹梁是金堂的关键建构,它肩负了千多年来撑住整座金堂的重任,也盛载着人们对鉴真的无限思忆。不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,其价值都是弥足珍贵。故此,修复工程必须极力避免对它施加有别于过去的受力。在处理这个问题时,讲求效率的人也许会问,既然要大费周章来重用这些古木,何不换上新木呢?试想想,如果舍弃了原有的古木,那就根本不必修复了,还何来古代建筑的文化价值呢?
金堂解体后,修复人员惊讶地发现,在三百八十根椽子中,九成仍然是初建时期的古木。由于每根木材都包含着重要的历史讯息,所以木匠都恪守过去四次大修的原则,尽量采用原有的木材,使古木的生命得以发挥到极致。因此,木匠小心翼翼地把已枯槁得不能再用的木头锯掉,然后以「木榫对接法」,把古木与新木接合起来。当然,要做到接口毫无缝隙确实有难度。当木匠把解体的木材重新归位时,整体尺寸多于原件,仅为了两毫米的误差,木匠便用了两天的时间去收紧。结果,整座金堂的三十六根立柱中,就只有一根换成全新的。整项工程沿用旧有的木材比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。
「平成十年大修」在2009年十月结束,重现了唐招提寺金堂初建时的风采。值得注意的是,金堂正面由八根圆柱组成、间隔规则、一列排开的廊柱,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古代建筑式样,一直从奈良时代保留至今。
为了让后人知道这次修复工程是如何完成,木匠把用过的工具与材料都收藏在屋顶。另外,金堂后面的讲堂亦展览着「平成十年大修」的点滴。所有参与是次修复工程的工匠,与过去四次大修的工匠一样,都费尽心思要将前人建好的东西尽力保存,为的就是要将最宝贵的东西传给后代。工匠努力不懈,个个都希望能让唐招提寺再屹立另一个千年。这份使命感,与鉴真排除万难、誓要东渡弘法传戒的精神不相伯仲。
由古木与新木接合而成的立柱,既是新造的,也是旧有的;今日重新矗立的唐招提寺,既是现代的,也是古代的。至今仍保留着唐式建筑风格的唐招提寺,是连接着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文化传承标记。
转载自:https://yikjy.blogspot.com/2018/10/3.html